有古蹟 非看不可 有美食 非吃不可 哪裡好玩就去哪裡 希望當個自在嬉戲的遊人
ㄏㄡˇ!這篇題目下得真好。我們行經島嶼南岸時,常爭拍許許多多的海嘯紀念碑,但拍得有點心痛。
其實像這樣一張照片加上旁白說明比較是我喜愛的簡簡單單而且我最愛這個小孩了真是超級可愛
2004 年 12 月 26 日清晨 6 點 58 分 50 秒,位於北緯 3.298 度,東經 95.779 度,也就是印尼蘇門答臘西北方的海底斷層帶,突然造成規模 9.0 的地震。頃刻間,釋放了相當於 1 萬 6 千顆廣島級原子彈的強大能量,並隨海浪快速傳送。這股能量在印度洋沿岸掀起滔天巨浪,印尼、斯里蘭卡、印度、泰國首當其衝,距離較遠的馬來西亞、緬甸、馬爾地夫、非洲東岸也一樣災難頻傳,全球總計二十多萬人喪生,這就是舉世震驚的南亞海嘯。尤其令人鼻酸的是,災難發生當時,有許多人正在歡度耶誕假期,災難發生後,歡樂氣氛嘎然中止,人們的心情盪到谷底,真是科學仍無法勝天!這場災難讓我們深深警惕,雖然大海嘯不常發生,但在未來仍會再度出現。我們該如何架構完善的預警系統,把未來可能發生的災害降到最低,實在是痛定思痛後的當務之急。 若以地震威力看,921 地震的規模是 7.6,造成南亞海嘯的地震規模是 9.0。由於地震規模相差 1,釋放的能量相差約 32 倍,所以南亞地震威力大約相當於 921 地震的 1 千倍。若以斷層錯動量看,921 地震時,車籠埔斷層地表破裂帶延續約 100 公里,我們已覺得不可思議,然而南亞地震斷裂從南到北大約 1,000 公里。再從事後資料看,南亞海嘯的能量傳送速度,從震央到印度、斯里蘭卡大約花了 2 個小時,而它沖向岸邊所掀起的海浪高達 10 公尺以上(相當於 3 層樓高)。海嘯形成的原因 發生南亞海嘯是因為:印澳板塊與歐亞板塊互相擠壓,把海底地殼隱沒帶往下推,使得板塊間的交接處出現斷層破裂,這個裂縫由南往北走,形成規模9.0的地震。巨大能量使得海底產生變形,海浪因而向上推高,快速往四處傳送,因而形成海嘯。地震所引起的地震波還一直繞著地球轉,力量大到連地球的自轉也受干擾。不只如此,這股地震能量的上下衝擊力也很強,強到影響地球的膨脹與收縮,致使地球表面像西洋梨般扭曲。 海底地震會引起海嘯造成災害,但是,海底地震與海嘯間的關係究竟如何呢?海底地層變動是引起海底地震的原因之一,一旦海底地形突然發生變動,就易引起海嘯。也就是說,當海底發生斷層、山崩或火山爆發時,都可能引起地形突然變動,一旦海底地形突然變動,海浪就跟著來。當海浪往外傳時,水愈深傳得愈快,水愈淺傳得愈慢;再加上波的反射、折射作用,使得波浪到達岸邊時,會變得很高而形成海嘯。 如此看來,在海嘯到來以前仍有一段逃命時間,逃命方法就是三十六計「跑」為上策。南亞海嘯發生時,就有一個印尼村莊的居民因為遵照祖訓:「看到海浪往後退的時候趕快往山上跑。」因此整個村莊沒人傷亡,這是古人留下來的生命智慧。另一個逃命實例發生在泰國,有些遊客在海嘯來襲前,因為往山上跑而保住性命。 只是人們如何知道有多少時間可以逃跑呢?科學上有這麼一個公式:重力加速度乘以海底深度,再開根號,就是波的傳遞速度。因此,預警人員可據以發布海浪到達的時間。 南亞海嘯送來的訊息 南亞海嘯對人類造成很大傷害,但就研究立場而言,它也為地震學家帶來很多意外收穫。前面說過,南亞海嘯能量很大,大到影響地球的轉動,因此世界各國的偵測儀都接收到很完整的震動訊號,這使得地震學家有能力去解析當中的波向到底是由哪一個訊號所造成的。這些訊號可協助科學家了解地球的內部構造,也可以協助算出海嘯到達岸邊的時間。 另外,研究者又從地震偵測中獲知,引起南亞海嘯的海底斷層長度約 1,200 公里,寬度約 40 公里,次地震斷層傾角約 17 度,最大滑移量約 20 公尺。根據這些資料繼續推測,這次的海底斷層應是由南到北,整個板塊抬升約 20 公尺(相當 7 層樓高),而且是垂直抬升的。
張貼留言
3 則留言:
ㄏㄡˇ!這篇題目下得真好。我們行經島嶼南岸時,常爭拍許許多多的海嘯紀念碑,但拍得有點心痛。
其實像這樣一張照片加上旁白說明
比較是我喜愛的
簡簡單單
而且我最愛這個小孩了
真是超級可愛
2004 年 12 月 26 日清晨 6 點 58 分 50 秒,位於北緯 3.298 度,東經 95.779 度,也就是印尼蘇門答臘西北方的海底斷層帶,突然造成規模 9.0 的地震。頃刻間,釋放了相當於 1 萬 6 千顆廣島級原子彈的強大能量,並隨海浪快速傳送。這股能量在印度洋沿岸掀起滔天巨浪,印尼、斯里蘭卡、印度、泰國首當其衝,距離較遠的馬來西亞、緬甸、馬爾地夫、非洲東岸也一樣災難頻傳,全球總計二十多萬人喪生,這就是舉世震驚的南亞海嘯。
尤其令人鼻酸的是,災難發生當時,有許多人正在歡度耶誕假期,災難發生後,歡樂氣氛嘎然中止,人們的心情盪到谷底,真是科學仍無法勝天!這場災難讓我們深深警惕,雖然大海嘯不常發生,但在未來仍會再度出現。我們該如何架構完善的預警系統,把未來可能發生的災害降到最低,實在是痛定思痛後的當務之急。
若以地震威力看,921 地震的規模是 7.6,造成南亞海嘯的地震規模是 9.0。由於地震規模相差 1,釋放的能量相差約 32 倍,所以南亞地震威力大約相當於 921 地震的 1 千倍。若以斷層錯動量看,921 地震時,車籠埔斷層地表破裂帶延續約 100 公里,我們已覺得不可思議,然而南亞地震斷裂從南到北大約 1,000 公里。再從事後資料看,南亞海嘯的能量傳送速度,從震央到印度、斯里蘭卡大約花了 2 個小時,而它沖向岸邊所掀起的海浪高達 10 公尺以上(相當於 3 層樓高)。
海嘯形成的原因
發生南亞海嘯是因為:印澳板塊與歐亞板塊互相擠壓,把海底地殼隱沒帶往下推,使得板塊間的交接處出現斷層破裂,這個裂縫由南往北走,形成規模9.0的地震。巨大能量使得海底產生變形,海浪因而向上推高,快速往四處傳送,因而形成海嘯。地震所引起的地震波還一直繞著地球轉,力量大到連地球的自轉也受干擾。不只如此,這股地震能量的上下衝擊力也很強,強到影響地球的膨脹與收縮,致使地球表面像西洋梨般扭曲。
海底地震會引起海嘯造成災害,但是,海底地震與海嘯間的關係究竟如何呢?海底地層變動是引起海底地震的原因之一,一旦海底地形突然發生變動,就易引起海嘯。也就是說,當海底發生斷層、山崩或火山爆發時,都可能引起地形突然變動,一旦海底地形突然變動,海浪就跟著來。當海浪往外傳時,水愈深傳得愈快,水愈淺傳得愈慢;再加上波的反射、折射作用,使得波浪到達岸邊時,會變得很高而形成海嘯。
如此看來,在海嘯到來以前仍有一段逃命時間,逃命方法就是三十六計「跑」為上策。南亞海嘯發生時,就有一個印尼村莊的居民因為遵照祖訓:「看到海浪往後退的時候趕快往山上跑。」因此整個村莊沒人傷亡,這是古人留下來的生命智慧。另一個逃命實例發生在泰國,有些遊客在海嘯來襲前,因為往山上跑而保住性命。
只是人們如何知道有多少時間可以逃跑呢?科學上有這麼一個公式:重力加速度乘以海底深度,再開根號,就是波的傳遞速度。因此,預警人員可據以發布海浪到達的時間。
南亞海嘯送來的訊息
南亞海嘯對人類造成很大傷害,但就研究立場而言,它也為地震學家帶來很多意外收穫。前面說過,南亞海嘯能量很大,大到影響地球的轉動,因此世界各國的偵測儀都接收到很完整的震動訊號,這使得地震學家有能力去解析當中的波向到底是由哪一個訊號所造成的。這些訊號可協助科學家了解地球的內部構造,也可以協助算出海嘯到達岸邊的時間。
另外,研究者又從地震偵測中獲知,引起南亞海嘯的海底斷層長度約 1,200 公里,寬度約 40 公里,次地震斷層傾角約 17 度,最大滑移量約 20 公尺。根據這些資料繼續推測,這次的海底斷層應是由南到北,整個板塊抬升約 20 公尺(相當 7 層樓高),而且是垂直抬升的。
張貼留言